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水蜜桃,国产精品无码a∨麻豆,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,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

新聞中心

News

您的位置: 首頁新聞中心

經略江漢 南北雙贏——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年間

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愛虎 通訊員周長征 龔富華 李啟東 王東 王紅彥

   【導讀】

   今天,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。

   一年來,這項工程調了多少水?效益怎樣?水質如何?對下游帶來多大影響?

   本報記者走庫區、探渠首、詢專家,就讀者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。

   1.南水北送21億方,惠及3800萬居民

   2014年12月121432分,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。

   這項工程運行得怎么樣?10日,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給本報記者發來書面回復:通水以來,工程質量可靠,設備運轉安全,運行調度有序,工程運行平穩,水質穩定達標,水量供應充足,社會、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。

   截至本月4日,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分水21.7億立方米(簡稱方)。其中,向北京市輸水8.22億立方米,向天津市輸水3.73億立方米,向河北省輸水1.25億立方米,向河南省輸水8.47億立方米。

   一年來,隨著干渠沿線地方配套工程和水廠逐步建成投運,中線工程的供水量不斷增大,北京、天津等10余座大中城市供水有效改善,直接受益人口超過3800萬,調水效益日益凸顯。

   目前,向北京市日供水量已達344萬立方米,北京主城區70%以上的自來水供水為南水,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.0提升至1.2。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,地下水儲量增加8000余萬立方米,實現16年來地下水位首次回升(升高26.5厘米)。南水成了北京城區飲用水的主力,令密云水庫“如釋重負”。今年初至今,該水庫出庫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.02億立方米。

   在滿足自來水廠“喝足”的前提下,北京還將富余的南水儲存起來,保障首都供水長遠安全。截至目前,共通過大寧調蓄水庫、密云水庫、懷柔水庫等庫湖存蓄南水2.5億立方米。

   中線工程向天津城區日供水110萬立方米,占城區用水量的50%以上,成為天津市新的供水“生命線”。

   中線工程向河南省10個地市供水,鄭州市區自來水已全部替換為南水。許昌市利用中線通水之機,連通十多條河道并形成水面,初步打造成為水網密布的綠色生態城市。

   中線工程向河北省石家莊市等7個地市供水,邢臺市正在規劃借南水北調供水之機恢復城市地下水系。

   2.計劃調水40億方,為何只調了21億方?

   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首個調水年度,原計劃調水40多億立方米,但實際只調了21億多立方米。9日上午,我們抵達位于河南省淅川縣境內的陶岔渠首,一探究竟。

   聽說湖北記者來訪,淮河委陶岔渠首建管局局長寧勇熱情迎接,打開平素緊閉的院門,引領我們到渠首壩頂參觀。

   渠首建在兩山之間,離丹江口水庫庫岸線約4.4公里。壩底碧水翻涌,發出陣陣鳴響。寧勇介紹,渠首有36.5米×7米的閘門,今天開啟了兩扇門,開孔高0.9米,流量105立方米/秒,比前一天增加了5個流量?!八退荒辏髁孔钚〉氖?span style=\"font-size:12pt;\">40,最大的是125。渠首的設計流量為350。只要水頭高,壓力大,很容易達到設計流量。加上兩臺發電機組的流量,可達到500,一年供水130億立方米都沒問題。去年供水量偏少,主要原因是河南、河北等受水區配套工程建設沒跟上。”

   對此,長江委副主任、總工馬建華有類似的解釋:一是主觀原因,受水區將計劃報多了。二是部分配套工程建設滯后。除北京、天津外,其他受水區的配套工程還在建設之中??傮w看,首年度調水,基本滿足了北方用水需求。20152016年度調水計劃是38億立方米,按配套工程進度看,這個計劃調水量可以完成。

   按照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,中線一期工程調水規模為95億立方米/年。馬建華解釋,這是一個設計調水規模,待受水區各項配套工程完工后,才會達到。

   3.通水即遇枯水年,明年還有水調嗎?

   今年漢江無秋汛。進入7月份后,漢江流域降雨與前期預測存在較大偏差,丹江口水庫實際來水急轉直下,7-10月來水較常年偏少近7成,來水屬特枯年份。

   本月88時,丹江口水庫水位為152.89米(注:150米為調水死水位)。

   這種情況下,還能滿足北方38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嗎?7日下午,長江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,專家持樂觀態度。

   長江委副主任、總工馬建華介紹,長江委和長江防總高度重視丹江口水庫的調度和運行管理,統籌協調各方用水需求,妥善處理防洪與蓄水、供水與發電、中下游用水及北方調水等關系,精心調度丹江口水庫。漢江集團(中線水源公司)在水庫來水不足的形勢下,不惜大幅壓減用電負荷,有效減少下泄流量,全力保障南水北調中線供水。水庫下泄流量從7月初的1800立方米/秒,減少到7月底的1200立方米/秒、8月底的700立方米/秒,到10月份減少到450立方米/秒,盡最大可能維持蓄水。

   根據水利部批復的調度計劃,20152016年度丹江口水庫陶岔可調水量約58億立方米,計劃調水量約38億立方米。預計明年3月前供水形勢可能趨緊,但丹江口水庫能滿足供水要求,不會出現無水可調情況。

   但中線工程設計調水規模是年95億立方米,遇枯水年如何實現?專家解釋,95億立方米是多年平均調水量,在枯水年份會實行“枯水年少調”原則。如果遇丹江口水庫來水特枯年份,在滿足漢江中下游最低用水需求的前提下,將北調水量減少到62億立方米;如遇連續枯水年,則進一步減少。

   對受水區而言,應實施當地水與北調水的聯合調度,提高受水區的供水保證程度。中線工程受水區及周邊地區,已建有眾多蓄水工程,其中大中型水庫近20座,總的調蓄庫容約67億立方米。這些水庫大多具有向城市供水的任務;部分水庫地理位置較低,該類水庫在調節當地徑流后,富余庫容在丹江口水庫豐水時段可多充蓄北調水,在北調水不足時加大供水。

   1997年為例,該年份漢江遭遇特枯水年,同時北京市遭遇枯水年。對中線工程進行長系列模擬供水結果為:丹江口水庫調水約72億立方米,北京市在中線水與當地水庫聯合調度供水下,生活、工業、其他用水均得到滿足。

   此外,相關部門正謀劃增加江漢水源,如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補充規劃,從三峽水庫調水補充漢江上游水源,以更好地應對漢江來水偏枯問題。

   4.下游補償平衡,彌補調水不利影響

   8日上午8時,丹江口水庫上游來水357立方米/秒,下泄量也是357立方米/秒,盡最大可能基本維持了丹江口水庫的蓄水。目前,除丹江大壩下泄量外,還有清泉溝一支流量,為65立方米/秒,這些水到達襄陽后匯入漢江。兩者相加,基本滿足漢江中下游生態用水需求。

  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性,南水北調工程也是有利有弊,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認為,總體來看是利大于弊。

   中線一期工程年均調水量相當于丹江口水庫入庫徑流量的24%。為了減小對丹江口水庫下游的影響,南水北調工程同步實施了引江濟漢、興隆水利樞紐、改(擴)建閘站、整治局部航道四項補償工程,批復投資達110億元。

   通過興建引江濟漢工程,從長江向漢江興隆樞紐下游補水,設計流量為350立方米/秒,最大引水500立方米/秒,而中線一期陶岔渠首調水的設計流量為350立方米/秒,基本可以平衡因調水引起漢江興隆樞紐以下流量減小的影響。加上加高后的丹江口大壩和新建興隆樞紐的調節作用,興隆樞紐下游的多年平均水位不僅沒有降低,而且還將抬高0.150.30米,供水和航運也均有改善和提高。

   四項治理工程的實施,基本能彌補從丹江口調出水以后漢江下游水量減少的問題。將來還可通過科學的調度,控制流量和水位,進一步減小對下游的影響。

   從實際情況看,四項補償工程建成后,為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
   興隆樞紐2013年下閘蓄水后,壅高水位超過4米,回水達到78公里。每年提供抗旱用水超過20億立方米,有效解決了約1866.7平方公里耕地抗旱用水問題,沙洋、天門、潛江沿線居民和社會用水充足。隨著工程逐步達效,灌溉面積將達2184平方公里。

   2014年9月26引江濟漢工程正式通水,截至今年121日,已累計調水17.3億立方米,潤澤漢江下游4000多平方公里農田和800多萬人口。除向漢江補水外,還分別向荊州城區與長湖補水。如今年8月,荊州長湖水位下降,灌區農田受旱嚴重,引江濟漢工程及時補水6172.2萬立方米,滿足160萬畝農田灌溉用水需求;1015日至111日,再次向長湖補水1.097億立方米,有效地滿足了灌溉和養殖需要,優化了長湖生態。

   引江濟漢工程正式建成,還縮短了長江、漢江之間的繞道航程近700公里。通航一年多,行船近2000艘。荊州至潛江、天門、仙桃運送黃沙、卵石,宜城、鐘祥至岳陽、株洲運送磷礦石,沙洋至常州運送石膏粉等貨物往來,均取道于此,極大地節約了運輸成本。

   5.庫區鐵腕治污,水質穩定達標

   據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的數據,今年以來,丹江口水庫湖北庫區水質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于二類標準。

   回想中線工程開工之初,丹江口庫區水環境堪憂。當時水源區三省843個縣(市、區)以及600多個鄉鎮,僅有十堰市神定河、東風汽車公司、漢中市江北、安康市江南、西峽縣城的5個污水處理廠和1座垃圾處理場,其他城區、縣城、集鎮均沒有污水、垃圾處理設施,大量城鎮生活污水排入河道,垃圾沿河岸堆放并隨暴雨洪水沖入河道,對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構成巨大威脅。

   近年來,三省水源區采取鐵腕措施治污保水質。

   128日,出水COD19.4mg/L,氨氮0.9mg/L,總磷0.29mg/L,懸浮物6.7mg/L,PH7.11,排放物達標?!眮淼降そ谑形鬯幚韽S,門口的電子屏滾動著前一日污水處理后的排放指標。

   這是位于丹江口大壩下游漢江左岸的一座大型污水處理廠,日處理污水4.5萬噸,主要收集處理丹江口市城區20萬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廠廢棄水。

   從十堰全市看,新建的94個污水處理項目,已完工試運行72個,38個鄉鎮垃圾處理項目已完工27個。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%,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6.5%,實現了城鎮鄉村污水治理設施化、垃圾處理全域化。

   十堰市南水北調辦黨組書記、主任王治安介紹,十堰市毅然叫停培育了20多年的黃姜支柱產業,嚴格限制礦產開發,對所有重點排放企業進行實時監控。先后拒批120個有環境風險的重大項目,關閉轉產規模以上企業560家,永久性減少稅收22億元。

   在國家尚無項目投資情況下,十堰自籌資金實施神定河等五河治理工程。建立河長負責制,編制了“一河一策”實施方案。責令200多家企業停產整頓,關閉污水處理不達標企業35家。目前,五河主要污染物指標持續下降50%。

   為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,十堰市高舉“生態立市”大旗。

   驅車進入庫區北部,深入丹江口市石鼓、蒿坪等鄉鎮,沿途山清水秀,樹茂林密,與10多年前冬天看到的景象,完全是天壤之別。經過石鼓鎮著名的火焰山,只見原來的荒山禿嶺戴起了“綠帽子”。我們停車登嶺,目之所觸大半皆綠。隨行的丹江口市水務局副局長張茂學指著柏樹根前的石塊介紹,為了治理這座荒山,老百姓扛來石塊壘樹窩,固定砂石,防止水土流失,同時撒種小葉榆、刺槐等種籽,經過十多年的努力,才有了現在的模樣。

丹心碧水 福澤九洲

——十堰服務南水北調記

 

圖為:武當道茶產業基地。

 

圖為:武當花谷風景如畫。

 

圖為:丹江口庫區成為水鳥棲息樂園。

 

圖為:竹溪貢米基地。

 

圖為:武當金頂

  湖北日報訊 “南方水多,北方水少,如有可能,借一點也是可以的。”去年1212日,偉人毛澤東的夙愿得以實現,1432公里的水線將十堰和北京連為一體。

   自此,保水質、強民生、促轉型成為湖北省十堰市最大的政治。南水北調生態環保的硬制約,秦巴山區扶貧攻堅的硬指標,多重因素的疊加下,十堰歷經爬坡過坎、滾石上山的“陣痛”,如今依然挺直脊背,昂首前行。

   保“一江清水進北京”是機遇,也是挑戰;是壓力,更是動力。十堰市委、政府提出“外修生態,內修人文”發展方略,一項項攻堅改革在這里破冰,一股股創新力量在這里升騰,一個個重大項目在這里扎根,奏響了協調發展的新樂章。

   勇于擔當不動搖

  至今,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達25.6億立方米,潤澤京津冀豫四地3800萬人,占到北京市城市用水的70%。

   總結調水一周年,十堰市南水北調辦主任王治安說,該市作為中線南水北調水源區的核心地位無可動搖。

   水源區面積最大。十堰所轄四縣一市三區均為水源區,匯入丹江口水庫的承雨面積為2.09萬平方公里,在丹江口水庫涉及的鄂豫陜五市,十堰面積最大。

   水庫水域面積最大。十堰境內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620平方公里,占水域總面積1050平方公里的60%。

   匯入水量最多。匯入丹江口水庫的主要支流12條,其中10條在十堰境內。年均匯入丹江口水庫水量350億立方米,占全庫的90%

   庫岸線最長。十堰境內的庫岸線長度為3524.8公里,占水庫庫岸線總長的76.4%。

   淹沒土地最多。兩次共淹沒土地55.2萬畝,占庫區總淹沒面積的57.7%。

   移民安置任務最重。兩次搬遷移民46.9萬人,占移民總數的58.6%。二期移民后靠安置10.5萬人,占庫區后靠安置總人口的84%。

   頂層設計除污染

  保水質、強民生、促轉型,十堰向“三大污染”宣戰。

   向水污染宣戰。實施嚴格的水污染源監管,先后拒批有環境風險的項目120個,涉及投資總額260億元;取締“十小”企業329家,關閉黃姜加工企業106家;拆除網箱養殖3.4萬只。在全市開展“清水行動”,一河一策治理污染。

   推進五條河流污染治理。建立了由市級領導掛帥的河長負責制,重點鎖定神定河、泗河、犟河、劍河、官山河五條不達標河流治理。累計完成投資17.47億元,建成清污分流管網1258公里。建成生態跌水壩16座、生態河堤130公里,全流域建設生態景觀26處、濕地公園12個,整治后的五河流域均能達到Ⅳ類以上的地表水水質要求。

   向垃圾污染宣戰。新建垃圾填埋場38座,新增日處理能力2644.3噸;在農村新建垃圾處理池9.7萬個。組建263支“凈化環境、保護水質”志愿者隊伍,志愿服務范圍全覆蓋。

   向大氣污染宣戰。全市淘汰燃煤小鍋爐107537.25蒸噸;治理裸露山體142處;實現了水泥、火電企業脫硝工程全覆蓋;餐飲單位完成油煙整治。今年110月,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41天,達標率79.3%,PM10平均濃度91μg/m3,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.1%

   決戰三大污染,重在機制創新。十堰市在全國率先探索“黨政同責”、“一崗雙責”領導體制機制,成立市環境保護委員會,市委書記任第一主任,市長任主任,6個常委擔任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,黨政同責抓環保。

   嚴厲考核制度。大幅度提高生態環??己藱嘀兀鷳B考核權重由原來的5%,增加到28%。在全國率先實施環境保護“一票否決”,目前已對2個縣市區實施“一票否決”預警,對4個縣市區進行了環保約談。

   目前,十堰境內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以上標準,109項水質監測指標中,已有106項達到了國家一級水質標準。十堰入選首批“中國好水”水源地。

   內外雙修促轉型

  保水質、強民生、促轉型,十堰提出“外修生態,內修人文”發展方略,要在生態建設和轉型發展上走在湖北前列。生態建設“做加法”、鐵腕治污“做減法”、轉型升級“做乘法”,打造全域生態區、全域水源區、全域風景區。

   調整產業結構。實施“四個百萬”工程,在全市建設百萬畝茶葉、百萬畝中藥材、百萬畝核桃基地和百萬頭山羊養殖基地,加快發展綠色農業、現代農業、特色農業。培植生態旅游、生物醫藥、綠色能源、綠色食品和現代物流等百億特色產業,工業結構由汽車產業一主獨大向多元支撐發展。到2014年,十堰單位GDP能耗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、單位GDP電耗下降率全省第一,工業利潤增幅、新增市場主體、規上工業企業增幅全省第一,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。

   完善轉型要素。武當山機場即將通航,武十城際鐵路開工建設,十白、谷竹、鄖十、十房高速相繼通車。漢江堵河開發和京能熱電聯產項目進展順利,隨著投資百億的沃爾沃與東風新組建商用車公司落戶十堰,長期制約十堰發展的交通、空間等要素瓶頸徹底打破。

   科技創新驅動。成功創建國家“商用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創新示范區”、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,中關村科技園落戶十堰。全市引進循環經濟企業40家,高新企業達120家,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126.5億元。

   “五城聯創”優化環境。目前,國家衛生城市已經創建成功,國家環保模范城市、國家生態城市、國家森林城市、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正有序推進,十堰已被納入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。在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全國排名中,十堰位居2014中國宜居百強城市第95位。

   目前,十堰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4.72%,林地面積、森林面積、活立木蓄積三項指標全省第一,先后被評為“國家園林城市”、“全國綠化十佳城市”、“全國最佳生態保護城市”,綠色已經成為十堰的底色和主色。

  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、院士徐德龍感慨:“這是十堰人民服務服務南水北調大局,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奉獻?!?/span>

   精準扶貧奔小康

  保水質、強民生、促轉型,十堰決戰庫區貧困?!八碾p”結對子?!半p包”,單位包村、干部包戶到人;“雙建”,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、建好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;“雙帶”,市場主體帶動扶貧產業發展、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;“雙促”,促干部作風轉變、促群眾增收脫貧。全市1236支工作隊、1068家企業、10.2萬名黨員干部駐村包戶,精準識別、結親幫扶,實現貧困村、貧困戶“全覆蓋”。

   搬遷挪窮窩。依托竹房城鎮帶、漢江生態經濟帶,整合扶貧、國土、住建等項目資金,對6萬戶、24萬貧困群眾實施生態移民搬遷,實現城鎮化、綠色化和扶貧攻堅的良性互動。

   助學去“窮根”。開展“雨露計劃·金藍領”助學行動,資助貧困學生上學,開展技能培訓促進創業就業,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,阻斷貧困“代際相傳”。

   金融扶貧“闖路”。建立“政府風險抵押、保險公司風險擔保、村組農戶信用保證、扶貧資金分類貼息、貧困戶無息貸款”金融扶貧機制,破解貧困戶“貸不到”、“還不起”,銀行“不愿貸”、“不敢貸”等難題。撬動銀行小額貼息貸款10多億元,7000多農戶、600多家合作社、150多家龍頭企業受益。

   強化保障“兜底”。加強醫療救助扶持,將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范圍;將無力脫貧的貧困戶納入低保、五保,確保政策兜底精準到戶。

   2011年至2014年,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4.22萬人。精準扶貧“富口袋”,內修人文“富腦袋”,外修生態“富萬代”,十堰精準扶貧的新理念,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,在今年全省精準扶貧現場會上,號召全省學習推廣十堰經驗。

 


在線客服
聯系電話

027-81718008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平邑县| 贡嘎县| 沙田区| 双辽市| 开封市| 鄂温| 江永县| 迁西县| 隆子县| 寻甸| 西昌市| 桓仁| 凤阳县| 库车县| 东明县| 吴堡县| 霍州市| 秦安县| 金溪县| 霍山县| 金昌市| 镇安县| 通渭县| 密云县| 大埔县| 永清县| 和林格尔县| 关岭| 厦门市| 临武县| 格尔木市| 铜梁县| 桐乡市| 石城县| 宜阳县| 西平县| 南安市| 玉树县| 沙洋县| 福清市| 上饶县|